AG尊龙凯时

二级教授

马建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商用车辆动力学特性、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汽车技术、车辆检测技术及理论等。主持承担国家、省部级重点科研、地方政府研究项目及和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30余项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、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,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。获得各类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,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,SCI、EI检索论文50余篇,出版专著4部。

马骉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地区道路修筑、新型路面结构与材料。主持承担国家、省级研究项目40余项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3项,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,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7项、1项软件著作。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,SCI、Ei检索60余篇,出版专著3本,参编教材1部。

王元庆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当前研究关注从规划、管理与智慧化角度高效绿色的交通基础设施重构技术。主持有智能交通、智能运维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与专题各1项,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,部省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。为陕西省教学名师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、霍英东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。获省级以上奖励十余项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项,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,其中SCI、EI检索论文59篇,出版专著6部。

王文科,尊龙凯时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长期从事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的科研工作,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面上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、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、省部级重大(点)项目等60余项。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13部,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(其中SCI检索 94篇,EI 164(含会议论文))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银质奖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共16项,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,获国家发明和实用专利23项。

王春生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有长寿命高性能桥梁设计理论、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、桥梁疲劳断裂与安全维护技术。主持承担国家、省部级及重大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、茅以升桥梁青年奖各1项,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(主持),取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近20项,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,SCI、EI检索论文近80篇,出版专著2部,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4部、地方和协会标准近10部。

王震洪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流域生态学研究。主持国家、省部级重点科研及地方研究项目20余项。获首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突出贡献奖1项、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、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、贵州省优秀论文奖2项,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,其中,SCI、EI检索30多篇,出版专著6部。

申爱琴,二级教授,博导。主要研究方向:基于智能化的道桥隧构造物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,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设计与施工、高掺量建筑垃圾与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、多功能隧道路面阻燃抑烟材料制备及施工、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、水泥混凝土内养护及构造物防腐。围绕公路建设与养护中出现的诸多理论技术问题,先后主持了70余项研究课题,包括多项国家自然基金、规范修订项目以及交通部西部项目等。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,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,SCI、EI检索近100篇。出版论著和教材7部,获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;主持的“道路工程材料”获国家级精品课程。

付锐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人-车-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,自动驾驶人机协同技术,道路运行风险主动防控技术,驾驶人视觉与驾驶行为。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;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、交通部教育部重点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。出版论著2部,参编国家行业政策蓝皮书1部,主编教材1部,发表论文154篇,三大检索78篇;获国家发明专利25项。

关卫省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,交通部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工程。2006-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。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。主审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、高等学校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各一部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、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、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。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出版专著2部。

刘永健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主要研究领域为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。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4项,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、二等奖6项。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,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,SCI、EI检索论文100余篇,出版专著3部。

沙爱民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,国家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,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副理事长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道路工程及建筑材料。主持完成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,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。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,出版科研著作和教材8部

贺拴海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;桥梁结构理论及结构评估。主持完成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1O余项,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、专利2项。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,出版著作5部

李庆春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、多分量地震勘探、储层横向预测和地球物理信号处理。主持参加国家863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、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,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

赵均海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固体力学、结构工程、生物力学、古建筑结构性能等。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。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。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。出版著作和教材8部

孙朝云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、数字图像处理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系统研发。主持参加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,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,国家专利27项,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5项。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。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

郝培文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,日本学术振兴会(JSPS)博士后,交通部道路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,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,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。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,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八十余篇,其中五十多篇论文被SCI、EI、ISTP、CA收录

宋焕生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 图像/视频分析及ITS应用、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、ITS理论及关键技术。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,发明专利13项,开发的牌照识别和交通视频检测产品被国内广泛应用,在IEEE Trans VT,SP和自动化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

钱壮志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区域构造与成矿、铜镍(铂族)岩浆硫化物矿床。主持和主研国家、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。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。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出版著作4部

张勤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;GNSS高精度静态和动态定位理论、技术与方法;GNSS卫星钟质量评价和钟差预报;InSAR理论及其应用研究;基于GNSS和InSAR技术的滑坡、危岩体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高精度监测的理论、技术与方法研究;地质灾害机理反演与解释。主持承担国家、省部级重点科研及地方政府研究项目4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,获得各类国家专利和...

钱会,教授二级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: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,地下水污染过程与防治,地下水水化学。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水利部公益基金、陕西省重大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,30余篇论文被SCI检索,出版专著(教材)6部

高江平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路基路面工程。主持和参加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级一等、二等奖各1项,三等奖二项;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;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,出版著作1部

范文,教授二级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(方向):地质灾害防治、岩土本构与强度理论、岩土体工程、地震工程。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,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,省部级一等奖2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出版著作2部